evo视讯(中国)

2017年evo视讯(中国)情况概述

发布时间 :2023-01-04

一 、研究水平与贡献 

2017年度 ,evo视讯(中国)作为项目与课题主持及参加单位 ,新增省部级及以上项目22项 ,其中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1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 ,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3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1项 ,面上项目1项 ,其他省部级项目5项;新增其他项目20项 ,各类项目共计42项 ,新增合同经费4743.52万元 。evo视讯(中国)发表SCI论文32篇 ,发表EI论文10篇 ,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奖2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1项 ,软件登记12项 。

1.承担任务

本年度新增的重要科研项目如下 :

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任务) ,页岩顶底板应力与应变特征研究 ,执行期限 :2017.01-2018.12 ,164.30万元;

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高应力条件下尾矿材料的变形破坏特征与表征方法 ,执行期限 :2017.7-2020.12 ,420万元;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特殊地质条件下高边坡 、深基坑新型支护设施及险情处置修复技术及应用示范 ,执行期限 :2017.7-2020.6 ,210万元;

4 、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 ,中巴经济走廊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减灾对策下属课题 ,斜坡与岩爆风险评估 ,执行期限 :2017.01-2018.06 ,150万元;

5 、吉林省与中国科学院科技合作产业化专项资金支持项目 ,油页岩地下原位开采关键技术产业化 ,执行期限 :2017.1-2018.12 ,50万元;

6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城际铁路路基服役性能衰变机理与损伤评价 ,执行期限 :2017.08-2020.07 ,20万元;

2.研究工作水平

以上述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为牵引 ,evo视讯(中国)在诸多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和成果 ,主要代表性工作进展如下 :

1)代表性研究工作进展

A 、地下空间与工程安全与勘察技术方向

A-1 地下工程施工过程技术

地下工程软岩挤压大变形及其长期稳定性评价迄今仍然是世界性的技术与理论难题 。近年来穿越高地应力地区且工程地质环境恶劣的长大隧道不断涌现 ,给高速公路 、铁路 、水利等行业长大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带来了重大的挑战 。课题组通过多年的研究 ,形成高地应力软岩地下工程挤压大变形灾害的支护设计理论和控制技术 。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①地下空间是未来社会发展 、能源战略储备的重要资源 ,建立了城市繁华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量计算模型 ,反映城市发展到不同阶段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需求规模 ,按不同规划期限确定分期需求规模 ,并确定人均规划指标 。目前正在结合武汉长江新城的建设 ,开展相关的前期研究 。②针对复杂环境下地下工程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的设计 、安全运营方面的难点 ,构建了武汉长江隧道 、南京扬子江隧道的健康监测系统 ,目前均已投入运营 ,为政府的管理部门提供宏观指导 。该系统目前正推广到高速公路山岭隧道健康监测以及矿山地下工程灾害在线预警中 。③高地应力地下工程挤压大变形灾害十分严重 ,提出了以高压缩垫块 、可缩型U型钢和泡沫混凝土缓冲层为吸能单元的地下工程大变形控制方法 。研制轻质 、低弹 、高延性的泡沫混凝土缓冲材料 ,建立U型钢卡缆力学模型 。揭示了卡缆预紧力 、摩擦系数对U型钢可压缩支架支护特性的影响规律 ,提出了高压缩垫块 、可缩型U型钢和缓冲层的协调变形机理与组合支护控制技术 。④形成了挤压大变形TBM隧道卡机预测与脱困技术 。揭示了TBM掘进和停机检修全过程围岩松弛效应导致的时效变形规律 ,提出了TBM卡机预测模型 、扩挖量与停机时间的动态调整方法 ,建立了TBM卡机分级系统 ,提出了以超前预加固 、化学灌浆 、TBM扩挖等为手段的成套脱困技术 ,在国内外首次设计并成功实施了轻 、重管片组合支护技术 。⑤强震区隧道工程错断设计是地下工程震害评估与减震设计技术难题 。提出了强震区抗错断铰接设计的方法 、研发了减震消能新材料;实现了高烈度地震区隧道工程横向减震层厚度 、减震材料及纵向抗震缝间距等参数对抗震效果的定量评估 。

研究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 ,中国公路学会一等奖一项 。发表SCI论文22篇 ,EI论文16篇 ,授权发明专利14项 ,专著1部 ,软件专著权3项 。

A-2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围绕深部围岩稳定控制与监测分析 、深部复合地层TBM安全高效掘进 、城市地铁稳定监测与安全控制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 。主要进展如下 :①建立了岩石(体)多场多尺度试验测试平台 。本年度已经研发完成或正在加工中的科研试验设备11台套,包括动载 、低渗条件下的THMC(温度-渗流-应力-化学)耦合试验测试平台;小尺寸/大尺寸岩石空心圆柱扭剪试验系统 、岩石单面拉/-直剪组合试验系统 、岩石双面拉/-剪切组合试验系统;深部岩体工程大型三维静力物理模拟试验系统;以及可远程控制的数字钻孔摄像机器人以及围岩波速和松动圈测试钻孔机器人等 。基于以上自主研制的设备 ,完成了部分试验方法创新研究 ,初步形成了若干试验测试方法 ,借鉴现有试验方法 ,形成了7项试验测试新方法 ,正积极争取成为行业或团体标准 。③基于流变应力恢复法 ,发展了煤矿深部巷道围岩地应力测试装置的安装方法及地应力监测技术 ,并应用于淮南矿区顾桥煤矿 ,采用流变应力恢复法进行地应力场测试 ,并进行分析获得千米深部巷道围岩各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 。④基于高围压 、软硬岩全尺寸CCS滚刀贯入和线性切割试验及数值实验 ,揭示了破岩过程裂隙网络扩展演化规律 、破坏模式和围压对滚刀法向力 、滚动力及破岩效率的影响规律;基于滚刀-刮刀联合破岩过程模拟 ,揭示了复合地层TBM破岩机理 ,并提出了复合地层TBM掘进的适应性设计准则和掘进参数设计 。建立了典型TBM工程的掘进数据库 ,基于此建立了TBM掘进性能预测模型和岩体可掘性评价理论 。

A-3地下岩土工程数字式勘查技术

①提出了基于钻孔形态的地应力测量方法并完成了装备研制 。基于弹性理论和岩体力学原理 ,推导并证明了圆孔在远场应力状态下的几何形态为椭圆 ,给出了椭圆几何形态参数与主应力的关系式 ,推导出了基于椭圆三个方向孔径值的主应力大小及方向计算公式 ,形成了基于钻孔形态的地应力测量原理 。该方法的优势在于主应力方向确定只需要椭圆形态参数 ,与岩石的各项物性参数无关 。针对深部高温高压的复杂测试环境 ,研制了触头式光学显微钻孔形态法地应力测试装备 。采用刚性触头感知孔壁在应力作用下的位移变化 ,并通过触针尖端将变化反映在微小区域内 ,利用光学显微测量技术 ,识别并测量尖端的变化量;采用光学手段替代电阻应变片 ,并将测量部件独立封装 ,有效避免了深部高温高压对测量元件的影响 。该装备的优势在于简单 、快速地进行深孔地应力测试 ,尤其表现在能够快速 、准确获得主应力的方向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SCI论文3篇 ,EI论文3篇 ,授权发明专利2项 ,授权软件著作权3项 。②孔内超声测量技术及实验研究.主要工作包括 :I. 超声波在添加颗粒物后氯化钠溶液中的传播声速低于未添加颗粒物的溶液;II. 超声波的声阻抗系数和衰减系数受不溶颗粒物大小 、溶液浓度和超声波频率的影响;III. 提出了多频超声探测方法 ,通过多个频率探头组合设计及多元统计分析算法 ,建立特定频率超声特征量与探测对象的对应关系 ,提高超声探测精度与范围 。相关研究成果提交SCI论文1篇 ,EI论文2篇 ,申请发明专利1项 ,申请软件著作权2项 。③钻孔摄像与孔中雷达的综合探测技术及数据融合分析 。开展了钻孔光学图像与孔中雷达成像信息融合分析工作 ,提出了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结构面参数提取方法 ,实现了钻孔光学图像与雷达图像中结构面信息的准确识高效别与参数提取 。主要工作包括 :I. 利用钻孔光学图像HSV模型的S通道进行图像预处理 ,采取加权均值滤波和图像质量自适应Gamma变换实现图像增强 ,更准确地识别结构面;II. 采用霍夫直线检测提取雷达图像中的结构面信息 ,不仅能够获得结构面产状 、位置信息 ,而且得到结构面的延伸范围 ,两种方法相互验证 ,优势互补 ,能够得到更加全面 、更为准确的结构面参数 。相关研究成果提交发明专利申请1项 ,提交SCI论文1篇 。④不良地质和结构探测技术研究 。研制成功“基于物联网的隧道地震法超前地质探测系统”样机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地震波信号的自动 、连续采集与传输 ,开发配套软件解译 、预测不良地质体的空间位置与规模 ,并在隧道三维地质模型中直观显示 。与国内外同类设备相比 ,具有现场采集工作非常简单 、甚至达到无人值守的突出优势 。

B 、能源地下储存处置研究方向

B-1岩盐储气库关键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在水溶造腔领域 ,我国毫无经验 ,也无可用的研究手段;同时 ,我国层状盐岩地质条件复杂 ,广泛存在巨厚夹层 、倾斜夹层 、高杂质盐层 ,还遇到了微渗夹层 ,解决这些复杂地层带来的难题 ,是储气库大规模建设的关键 。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 :(1)巨厚夹层的垮塌与控制;(2)气液界面的精确计算与控制;(3)超饱和条件下循环温压重结晶机制 。

针对上述问题 ,本年度主要取得了如下重要进展 :①提出了巨厚夹层安全有序垮塌的系列控制技术 ,突破了巨厚夹层对建库规模的制约 ,研发出超深地层超大储气库建库技术 。该技术已用于潜江储气库 ,储气库高度由117m增加到了256m ,单腔容积从15万方增加到35万方 。②建立了气卤界面深度-压力-流量计算模型 ,研发出以天然气为阻溶剂的畸形腔修复技术 ,该技术可以边储气边造腔 ,并对畸形腔进行修复 ,在中石油金坛成功修复畸形腔 ,扩容1.4万方 。③建立了人造复合岩心重结晶及渗透率测试的整套方法 ,形成了重结晶和超细水泥联合封堵技术 。该技术已经用于中石化金坛储气库微渗层的封堵 ,使得金坛储气库顺利实施 。④为了提高储库建腔效率 ,定义了建腔效率的概念 ,建立了层状盐岩储气库建腔效率评价体系 ,提出了高效建腔的动态设计方法 ,形成了层状盐岩高效造腔技术 。该技术已用于金坛 、潜江储气库 ,造腔效率提高20% ,经济成本降低10% 。

B-2核废料处置地下evo视讯(中国)EDZ评价方法

本年度完成了EDZ评价方法研究 、地下水监测技术研究和岩体破碎带支护方法研究 。建立了地下evo视讯(中国)EDZ评价方法体系 。其研究成果“多种监测结果联合解译围岩损伤的技术体系”具有创新性 。基于国内外地下水监测研究和北山坑探设施地下水监测试验 ,形成了地下evo视讯(中国)施工和运营期的地下水监测技术体系 。

开展了岩体关键块体定位和块体支护优化研究,完成了破碎带支护的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 ,提出了系统的节理岩体和破碎带支护体系 。

B-3尾矿料细观结构表征和宏观力学特性演化取得新进展

目前我国尾矿库朝着细粒筑坝与大型高堆方向发展 ,尾矿坝的设计高度已达到325m ,但真实高应力下超细尾矿的微细观结构表征和力学特性有待深入研究 ,力学行为的模拟计算方法和适用的本构模型仍然缺乏 。其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是 :多因素耦合作用下尾矿料的细观结构表征和宏观力学特性演化理论 。针对这一关键科学问题 ,本年度取得了重要进展 ,包括 :①通过尾矿细观结构的透射显微观测与高应力三轴试验以及非饱和试验 ,揭示高应力条件下尾矿材料的颗粒破碎与细观结构演化规律 ,探明了含水量对尾矿强度特性的影响 。②建立了基于分形模型的尾矿细观结构表征与三维数值重构方法 ,提出了考虑化学 、渗透与力学等多因素耦合的弹塑性本构模型 。

C 、城市生活垃圾处置技术方向

本年度在该方向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和进展 。主编行业规范《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土工膜渗漏破损探测技》一部 ,参编《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国家规范与标准一部 。获批《垃圾填埋场沼气收集竖井分布优化及调控施工工法》和《磷矿废弃地矿渣堆堑体生态防渗与修复施工工法》省级工法2部 。共发表SCI论文9篇 ,EI论文8篇 ,授权发明专利8项 ,实用新型专利6项 ,软件著作权2项 ,专著1部 。课题组成员薛强研究员获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基金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作为第一申请人所写专利《一种污染土原位固化处理装置》获得第十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张亭亭博士发表论文《铬污染土的力学特性研究及机理分析》第六届全国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中共中央 、国务院明确将九洲江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列为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跨地区生态补偿三个试点之一 ,陆川县作为九州江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关键核心地段(81km) ,薛强研究员作为政府聘任首席科学家 ,承担了九洲江流域陆川段的治理实施方案编制 ,以河湖黑臭淤泥控源分离与生态高值利用示范工程建设与实施 ,获得了业界充分肯定与认可 。

2)标志性成果

本年度取得两项标志性成果 。

标志成果一 “复杂地质条件下层状盐岩储气库建设技术与应用” ,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主要完成人杨春和研究员 、马洪岭副研究员等 。

传统的盐矿水溶开采以采盐为目的 ,粗放式开采 ,不以造腔为目的 ,不考虑腔体的形状 ,但盐穴形状对于稳定性至关重要 ,理想的腔体形状是盐穴储库可用的前提 。在水溶造腔领域 ,我国毫无经验 ,也无可用的研究手段;同时 ,我国层状盐岩地质条件复杂 ,广泛存在巨厚夹层 、倾斜夹层 、高杂质盐层 ,还遇到了微渗夹层 ,解决这些复杂地层带来的难题 ,是储气库大规模建设的关键 。

针对上述重大科技难题 ,项目组历时十多年 ,采用室内试验 、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等方法开展研究 ,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与技术突破 ,研究成果已在湖北潜江 、江苏金坛等盐穴储库得到应用 ,使我国盐穴水溶造腔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系列技术可广泛应用到储油库 、压气蓄能等盐穴造腔工程之中 。成果主要包括四项创新 :一是提出了巨厚夹层安全有序垮塌的系列控制技术 ,突破了巨厚夹层对建库规模的制约 ,研发出超深地层超大储气库建库技术 。该技术已用于潜江储气库 ,储气库高度由117m增加到了256m ,单腔容积从15万方增加到35万方 。二是建立了气卤界面深度-压力-流量计算模型 ,研发出以天然气为阻溶剂的畸形腔修复技术 ,该技术可以边储气边造腔 ,并对畸形腔进行修复 ,在中石油金坛成功修复畸形腔 ,扩容1.4万方 。三是自主研发了层状盐岩重结晶设备 ,建立了人造复合岩心重结晶及渗透率测试的整套方法 ,形成了重结晶和超细水泥联合封堵技术 。该技术已经用于中石化金坛储气库微渗层的封堵 ,使得金坛储气库顺利实施 。

四是建立了层状盐岩储气库建腔效率评价体系 ,提出了高效建腔的动态设计方法 ,形成了层状盐岩高效造腔技术 。该技术已用于金坛 、潜江储气库 ,造腔效率提高20% ,经济成本降低10% 。

研究成果及技术涵盖授权发明专利6项 ,软件登记9项 ,出版专著1部 ,编写技术规范1部 ,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0余篇 。成果已在湖北潜江 、江苏金坛等盐穴储库得到应用 ,使我国盐穴水溶造腔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本研究成果及技术为我国层状盐岩地层储气库水溶造腔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撑 ,其中的重结晶封堵技术 ,已应用于中石化金坛储气库 ,成功对微渗层实施了封堵 ,挽救了前期巨额投资 ,为中石化金坛储气库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整体项目成果及技术对金坛储气库 、潜江储气库等的快速 、安全 、大规模建设提供了保障 ,储气库的安全运行对于保障我国中东部地区城市天然气的稳定供应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效益巨大 。

标志成果二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多相多场耦合分析理论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 ,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主要完成人李琦研究员 、魏宁研究员等 。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是全球公认的重要减排技术 ,减排潜力巨大,有望实现我国化石能源使用中二氧化碳的近零排放 ,因此受到国家高度重视 。项目组自2004年以来 ,在16项国家基础研究 、10项科技攻关和数十项重大工程项目等资助下 ,形成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多相多场耦合分析理论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 。研究围绕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中二氧化碳运移规律和地质封存体的安全保障关键技术难题 ,通过室内试验 、理论研究 、现场监测与数值分析等方法 ,开展二氧化碳运移规律 、封存机理和封存体稳定性控制与监测技术的研究 ,建立考虑健康 、安全和环境的二氧化碳封存场地适宜性评估模型 ,提出低孔 、低渗储层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评价方法及其稳定性保障的新工艺与新技术 。成果主要包括三项创新 :一是发展了岩石中二氧化碳多相多场耦合分析理论 。研制了钟罩式岩芯夹持器和煤岩二氧化碳“吸附—渗流—反应”测试系统 ,建立了二氧化碳“应力—脱吸附”理论分析模型 ,揭示了二氧化碳地质封存过程中的“波动性”驱替机理 ,发现了二氧化碳运移过程中的“指进凹陷”规律 ,解决了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可注入性控制难题 。

二是提出了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容量评估和场地适宜性评价的“三精度”方法 。研发了我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大数据软件平台 ,建立了考虑健康 、安全和环境三位一体的二氧化碳封存场地适宜性评估模型 ,解决了困扰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场地容量评估和安全风险评价难题 。三是开发了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安全保障关键技术 。研制了高精度井下流体原位取样装置 ,实现了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全生命周期安全监控 。建立了“地质封存协同驱水”的安全封存模型和技术保障监测体系;开发了多地层分类改造 、多组同注 、抽注协同一体化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 ,解决了低孔 、低渗咸水层二氧化碳规模化地质封存的难题 。

研究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52(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9) 、软件著作权6项;参与编制科技部和环保部指南文件各1项 、企业操作规程2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SCI/EI论文228篇(93SCI,其中2ESI全球学科领域百分位已进入5%行列) ,被SCI论文引用921次(他引688次) 。研究成果应用于全国30多个工程项目 ,在神华集团鄂尔多斯二氧化碳咸水层封存项目 、潞安煤层气抽采项目 、中石化页岩气开采项目等多个业内重点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 ,三年来新增利润2.8亿元以上;项目成果还被国际能源署 、亚洲开发银行 、气候组织(The Climate Group) 、自然资源保护理事会等国际机构所采用 ,同时被我国科技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路线图》 、中国地质调查局《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价编图》 、环保部《CCUS 环境风险评价技术指南》等采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规模化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的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

二 、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1.evo视讯(中国)队伍的总体情况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紧盯evo视讯(中国)的研究定位和方向 ,密切结合近期研究内容 ,充分调动全所人力资源 ,不断加强evo视讯(中国)队伍建设力度 ,建立完善适应evo视讯(中国)发展需要的人才动态优化机制 ,人才成长的激励评价与考核机制以及稳定关键人才的长效机制 ,加强对本室人才的培养和海外杰出青年人才的引进 。这些措施使得evo视讯(中国)科研力量不断充实 ,科研队伍的年龄和学历结构日益改善 ,提高了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 ,促进了青年科研人员的不断成长进步 ,加快了人才梯队建设优化步伐 ,造就了一支德才兼备充满创新活力的科技和管理骨干队伍 。现有固定研究人员80人 ,其中 ,研究员16人 ,副研究员36人 ,助理研究员19人 。具有博士学位研究人员73人 ,具有硕士学位人员5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 ,百人计划7人 ,长江学者2人 。

2.本年度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与引进情况

evo视讯(中国)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为引进人才提供全方位支持 。通过前期课题合作 ,加强相互了解 ,实现人才甄别 ,提高人才引进成功率 ,新增引进青年千人计划学学者1名 。同时依托研究所 ,为优秀引进人才预留高级岗位 ,可直接聘任研究员或副研究员岗位 ,预留住房和实验用房 ,为人才引进营造良好的环境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营造人才成长良好环境 。以学科发展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求为导向 ,通过承担国家和重大工程研究项目造就培养人才 。培养博士生16人 ,硕士生5人 。

3.简要介绍1-2名本年度培养或引进的优秀人才(以固定人员为主) 。

张力为 ,男 ,研究员 、博导 。2008年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年在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获得土木与环境工程硕士学位 ,师从美国工程院院士Mark Wiesner教授 。同年进入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位 ,在美国工程院院士David Dzombak教授指导下 ,于2013年获得土木与环境工程博士学位 。2013-2017年在美国能源部国家能源技术evo视讯(中国)(National Energy Technology Laboratory, NETL)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7年入选中组部国家“青年千人计划” 。致力于化学反应过程对多孔介质中流体流动的影响 、化学反应影响多孔介质孔隙率及渗透率 、力学-化学耦合过程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及利用的风险评价 、化学反应-流体力学耦合过程的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已发表专著章节2部 ,发表或接收SCI论文20余篇(15篇为第一作者) ,总被引180余次 ,最高单篇被引55次(均基于Google Scholar统计) 。

三 、开放与合作交流

1.概述本年度evo视讯(中国)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主要情况

evo视讯(中国)高度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积极创造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和平台 ,坚持走出去 、请进来 ,通过交流与合作服务人才培养和成果产出 。2017年度 ,累计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 、讲学或学术会议29 次 ,其中国际21次 ,国内8次 。

2.公众开放活动的目的意义 ,开放对象 ,活动内容 ,取得成效

2017年 ,evo视讯(中国)分别在湖北省黄冈市和武汉植物园参与了两次湖北省科技周活动 ,开展了两次科普讲座 ,讲座深入浅出 、贴合生活实际 ,受到参与听众的热烈欢迎 。

3.evo视讯(中国)作为本领域公共研究平台的作用 ,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与共享情况

evo视讯(中国)有效整合现有科学仪器设备资源 ,努力拓展不同层次的共享渠道 ,实现资源的共享 、共用 。通过建设研究所所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网站 、加入华中地区大型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 、与其他科研院所及大企业公司建立合作研究中心 、与地方院校签订合作协议以及实施“大创计划”等方式加大大型仪器设备的宣传力度 ,让国内外同行了解研究所设备资源 ,促进开放共享 ,充分发挥仪器设备使用效率 。

截止2017年底evo视讯(中国)共有大型仪器设备41台(套) ,总值4577万元 ,大型仪器总研究工作机时达到94128小时 ,对外服务工作总机时达到8574小时 ,设备使用总机时率达到127% 。

2017年中心仪器设备对清华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等10多家委托单位提供共享测试服务 ,完成20多次预约测试 ,312个样品测试 。

 

四 、evo视讯(中国)下一步的发展思路

目前evo视讯(中国)正在有序良好地运行中 ,下一步 ,evo视讯(中国)将在较好的开放合作的基础上 ,加大开放基金设立力度 ,设立种子基金引导面向市场需求的自由超前探索 ,强化青年学者培养 ,进一步扩大evo视讯(中国)影响力 。基于研究成果 ,引导人才队伍和研究成果服务国民经济特别是湖北经济主战场 ,重视研究成果的转移转化 ,特别是加强在重大工程中的应用与推广 ,使evo视讯(中国)取得的成果解决更多岩土工程难题 。

五 、evo视讯(中国)大事记

evo视讯(中国)需记录并填报如下事件 :

1.国内外对evo视讯(中国)的重要评价;

2.国家领导或省领导视察evo视讯(中国);

20171025日下午 ,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到武汉岩土所调研 ,郭生练一行参观了重点evo视讯(中国)所属盐穴型地下油气储库造腔技术evo视讯(中国) 、CO2多相流驱替evo视讯(中国)以及微米CT扫描evo视讯(中国) 。

2017109日至10日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党组成员张杰实地调研了解武汉分院系统各单位创新发展情况 ,听取了汇报 。 杰一行在武汉岩土所领导陪同下考察了盐穴型地下油气储库造腔技术evo视讯(中国) 、CO2多相流驱替evo视讯(中国) 、微米CT扫描evo视讯(中国) 。

重点evo视讯(中国)卢正研究员获得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项目名称为 :城际铁路路基服役性能衰变机理与损伤评价(2017CFA056

20176月召开的中国民主同盟湖北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 ,evo视讯(中国)姚海林研究员光荣当选中国民主同盟湖北省委常委 ,并任科技专委会主任 。

应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矿物和能源资源研究所Peter Dowd教授邀请 ,重点evo视讯(中国)李琦研究员于20176月入选国际学术期刊—Mining Technology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ions of Mining and Metallurgy: Section A)编委会 。Mining Technology是由国际出版商Taylor & Francis代表国际材料 、矿物和采矿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Materials, Minerals and Mining, IOM3)和澳大利亚采矿与冶金研究所(Australasian Institute of Mining and Metallurgy)发行的一本历史悠久的国际化学术期刊 ,隶属于全球矿业教授协会(the Society of Mining Professors) ,是IOM3的旗舰刊物之一 ,主要刊登地下 、露天和海上采矿技术的各个方面 ,也包括岩土力学 、地质工程方面以理论与应用为特色的高水平论文 。李琦研究员将主要协助主编负责地下能源开采与废弃物储存方面的稿件处理工作 。

2017427日上午 ,东湖宾馆梅岭礼堂隆重举行湖北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大会 ,2017年全国和湖北五一劳动奖状 、五一劳动奖章 、工人先锋号部分受奖者代表参会 ,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杨春和获2017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3.evo视讯(中国)名称或方向的变更 、人员变动 、大型仪器设备的添置等对evo视讯(中国)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活动 。

附件下载 :